本文摘自杭州北苑实验中学官网
7月13~26日,杭州北苑实验中学26名学生和4名带队教师顶着酷暑远赴美国参加美国姐妹学校的暑期课内外体验游学活动。对于一个从未离开过父母、老师看护的初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第一次,但也是一个机会,一个锻炼自己独立生活、学习与交流的机会。经过10多天不间断的学习与走访,我们26位同学都经受住了这个考验圆满地完成了此次访学活动。所有学生无论在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还是文化包容、能力提升及民族自信等诸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本次游学活动,学生们行走在美国东部的华盛顿特区,新泽西州的各所名校及周边地区,走进了美国中学的课堂,感受了异域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入美国普通家庭,与他们一起生活,互相交流,每一点、每一滴都是那么的真切而又感人。
欣赏——不一样的精彩
经过长途奔波,克服了误机及时差的困扰,北苑游学团一行30人终于在美国的黄昏夕阳的余晖下,来到了位于新泽西的高地公园边上的结对学校HighlandPark School。这所学校坐落在泽西城高地公园旁,学校正前方是一片开阔的大草地,与美国大学不同,这是一所全封闭的学校。学校所有门都加装了安全装置,以防学生擅自离开学校。但这样并不影响学校办学宗旨的落实与体现。这是一所以“开放、智慧、领导力和努力创造卓越的教育环境,给每个孩子创造平等的教育机会,让学生在学术上取得成功”为宗旨的学校,学区负责人Shirley女士向我们介绍道。
跟随Shirley女士,我们全体师生在第二天早上参观了学校的全貌及内部的教育、教学设施。说实在的,这所学校在教育、教学设施上并不比国内的学校先进到哪儿,也没有什么豪华的装饰,倒是各处走廊的墙上的各种涂鸦令我们倍感惊讶。所有的墙上均有学生的杰作,内容也是各式各样。猫头鹰是这所学校的图腾,“只要他们喜欢”就可以在墙上画画。每隔一段时间,将墙面粉刷一新,留给后来的学生涂鸦。这一点在我们国内的中小学校恐怕是不可能发生的。
学校规模虽然不大,但也极具国际范儿,走廊上挂满了各国的国旗,也体现了学校的开放与包容。在随后的美国学校课堂里,学生们深切体会到了美国教学模式与中国的区别。在课堂里以游戏为主,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是美国课堂教学模式的重点之一。一堂语言学习与音乐、游戏相结合的课,让学生领略了美国式课堂别样的精彩。不用规规矩矩坐着,可以随意地围桌子讨论老师布置的作业,师生间朋友式的探讨与交流;玩Bing epo,表演英文对话,猜明星等活动,在游戏中学,在特定情境中学,更多地体现了美国式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重心的理念。半天的课,融合了绘画、语言、音乐及合作讨论等内容,不可谓不丰富。
在体验了学校课堂教育的特点后,学生们又更多地体验了户外活动,参观、生活体验的乐趣。参观消防局,让学生实地了解了美国消防设施的先进与完善,美国消防员的现场演示,让学生体会了消防员工作的艰苦与敬业精神。
在多纳森县立公园,北苑学子还为美国师生献上了自己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小品、舞蹈、魔术、歌唱表演,受到了欢迎。特别是几位女生做的“中国结”的现场演示及礼品的赠送与介绍,将中国传统文化带给了美国,得到了美国师生的热情喝彩,并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校篮球队同学与美国师生的半场赛为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融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生活
游学活动中,在美国家庭的寄宿生活无疑是此次行程中的浓重一笔。
来到姐妹学校的当天傍晚,我们26位同学就在对方学校的安排下被10个不同肤色的美国家庭所接纳。同学们跟随美国家长离开时,焦虑疑惑的表情着实让我们几位带队老师有些不放心。来自不同国家和家庭,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之下的他们,能很好地交流沟通,一起生活这么多天吗?会不会与美国家庭的孩子发生冲突?一系列问题在脑海中浮现。
而第二天早上,当我们看到孩子们自信满满、阳光快乐的脸时,积聚在心头的阴霾消散了。他们虽然去了不同肤色的美国家庭,但每一个家庭的热情好客与包容让孩子们消除了各种顾虑,很快就融入了这些家庭,成了他们家庭中的一员。他们互相以美国爸爸、妈妈和中国儿子、女儿称呼,他们与美国家庭的孩子成为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学习和娱乐,他们用牛奶泡燕麦,吃土豆泥,拌生菜沙拉;既有意大利通心面,也有中国的馄饨饺子和“老干妈”。他们在房前屋后的草地上嬉戏:踢足球、玩蹦床,开家庭Party,烤牛排、鸡翅,品尝热狗、香肠与各式甜点;他们在饭桌上打破沉默,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介绍各自的餐饮文化;他们与寄宿家庭的孩子一起讨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评价各自喜欢的体育明星;他们与美国家庭一起去超市购物,去水上公园游玩,与美国当地的民众零距离接触,深入了解美国家庭的日常生活。一周的寄宿生活,孩子们原有的内心忐忑不见了,生疏沉默不在了。他们敢于用自己不太流利的英语与美国家庭成员交流,敢于在不同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下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他们虽然大多是第一次走出国门,但是他们更多地是展示了中国孩子的阳光的一面。每天,当寄宿家庭父母来学校接我们孩子时,孩子们欣喜地投入他们的怀抱中,笑意盈盈地牵着他们的手离去时,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草地上,这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而且倍感温馨的画面。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收获得一定比我们感受到的还要多得多。
领悟——美国的历史有不懈奋斗也有血的教训
在追求自由和幸福的道路上,从来不缺仁人志士和浴血奋斗的英雄。美国也不例外。从费城到华盛顿特区,一路走来,无论是宁静古朴的自由钟中心、独立宫,还是庄严肃穆的华盛顿纪念碑,杰弗逊纪念堂,林肯纪念堂,那一片片瓦,一块块砖,一根根柱子,每一尊雕像,还有一行行介绍文字,无不诉说着美国人民在这些伟人英雄的带领下与殖民主义者和奴隶主进行的艰苦斗争与流血牺牲。踏上“自由之路”,自由之钟就在耳畔回响,“凡是为解放人类而不懈奋斗,在追求民主自由幸福生活中牺牲的人,都应得到全人类的尊重与敬仰”。
值得一提的是,在越战纪念碑和韩战纪念馆旁,同学们在听了美国导游的介绍之后,杨凯老师将现场展示与社会历史课堂相结合,又给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让在场的学生深入了解了这两场战争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因此而给涉及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与沉痛记忆。美国也不例外。在它荣耀的背后,也有着不光彩的一面。谁违背正义与公平,谁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是一个敢于直面现实、勇于反思的民族,也一定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杨老师的讲解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对历史与教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也更加深刻了。
激励——游走在没有围墙的大学
此次游学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参观美国几所“常春藤”盟校。首站是麻省理工学院,这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素以世界顶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学而享誉世界。分布在全校各个角落的50台镭射打印机上,不仅可以自助打印正反面,且其每分钟90张的打印速度也令人啧啧称奇。麻省理工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精尖的科学技术令我们参观者叹为观止。在这里“就是再优秀都还不够优秀”,紧张的学习氛围被称为“高压锅”,可以想见,在这样的高等学府,没有强大的心脏和睿智的头脑,是难以完成学业的。
“要与柏拉图为友,要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这便是哈佛的校训。走进哈佛大门(没有门卫),赭红色的古建筑分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红墙与绿树、花草相互掩映,显得平和而端庄。宽阔的草地上,年轻的学生或坐或躺,看书、聊天,自由自在。捧一册书,坐在树荫下,阳光从叶隙间投射下斑驳的影子,正好落在翻开的书页上。静谧而富有书卷气。络绎不绝的游学队伍从他们身边走过,一点儿也不会打扰到他们读书的兴致,多么美好。
我们一行人似乎也被感染了,在浓密的草地上,分组围坐在一起,各自聊起了在校园里参观后的感受,分享着彼此的收获与快乐。“哈佛先生”的塑像成了我们讨论的主要话题。“真理”与“谬误”有时如此之近,在一个追求真理的校园里,“哈佛”雕像的几大错误却如此的醒目,触动着每一个寻求真理的人。“哈佛先生”伸出的左脚也许正是对真理的追求,纠正谬误的第一步。难怪人们在合影时都要摸一摸它,因为真理不擦拭是不会亮的。
离开哈佛时,我们都回首望了一眼哈佛大门上的猪头雕塑,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猪进了哈佛也会变聪明的。”信乎?
随后我们一行人还去了耶鲁大学和美国西点军校。耶鲁大学的校园尤为美丽,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大量的浮雕展现了当时的大学生活。耶鲁的图书馆可谓美轮美奂,一千一百万册图书,从古老的纸莎草到现代电子图书,一应俱全,为在这里求学的每一个学子提供汲取知识的宝藏。
徜徉在美国著名大学的校园里,除了那些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游客,就是那些虽然放暑假,却依然抱着厚厚的书本,啃着汉堡直奔图书馆的学生。美国大学开放、大气,追求真理、学术至上的理念与氛围,对孩子的影响一定是深远的。当我们离开校园时,原本嚷嚷不休的同学都变得宁静了。哈佛先生左脚的余温尚在,那猪头雕像的模样时时浮现在眼前,麻省门口“思想者”的雕塑让人遐想无限。我们相信事虽殊,但情相通,理相同。每一个人都会在内心里激荡起发奋向学、追求理想与卓越的学业和事业的涟漪。“虽然进入世界级高等学府的道路依然遥远而曲折,但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同学们被这一句话逗乐了。
为期13天的美国游学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在登机离开时,回首一瞥这些天里我们曾经踏访过的土地,“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数日里,我们在那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只留下了轻轻浅浅的脚印,但是我们却带回了美好的回忆,带走了美国人民的真诚、热情与善良,也带给了自己无尽的期待与希望。相信这次活动带给孩子们的将是永不磨灭的印记。
让我们常记:地球是一个村落,我们要彼此欣赏,共同融合,细心领悟,相互激励。